今天有位病友(网名:“tree”)问了我一些关于选择脑起搏器手术前的一些问题,这些问题提的非常好,也非常有代表性,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,逐一给大家解答一下。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Q1:术前评估都做哪些项目?
答:在我们医院,术前评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
a. 患者疾病情况的采集与评估。
b. 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电生理评测。
c. 患者认知状态评估;
d. 患者心理精神状态评估
e. 患者左旋多巴冲击试验
f. 患者脑MRI扫描检查
通过以上所有评估结果,联合神经内科、神经调控和神经外科医生综合会诊,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,是否是最佳手术时机,才最终决定是否采取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。
Q2:清华的起搏器和进口的比性能上有多大的差异?
答:对于这个问题,从两方面了解最好,一是从医生的角度,包括手术医生和程控医生;二是患者使用的角度。
从患者使用的角度而言,我觉得患者本身更具备发言权,我们群里有些患者即使用过进口的设备,又使用过国产设备。比如说在我们医院更换过国产刺激器的“河北强子”和“沈阳彩虹”(都是网名),这两个病友一个是进口不充电的更换为两个单侧不可充电的,一个是由进口不充电的更换为可充电的,他们也经常上网,如果大家想了解,可以向他们咨询。
从医生使用的角度而言,讲讲我个人看法。因为我从2005年就开始进行进口设备植入患者的术后程控和管理工作(当时在天坛医院工作),国产的第一期单侧不充电和双侧充电的临床试验,我作为主要参与者经历了国产临床试验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。对于国产脑起搏器的性能,冒昧的讲,我还是比较了解的。仅就术后程控使用而言,我觉得二者没有太大的区别,举个例子,改变相同的参数设定,植入进口脑起搏器的患者所应反映出的效果改善程度,与植入国产脑起搏器的患者是非常相似的。换电池的部分病人由于程控方案不正确的原因,这些患者的更换国产电池后的刺激参数都较原来进口设备的低,效果也较术前好了很多。这说明,国产的至少不比进口的差。
Q3:清华脑起搏器的性能稳定吗?
答:因为进口设备做为最早的技术创新产品,在国内已经十多年的的应用了,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但对于国产设备的稳定性大家还比较担心。事实上,从第一例国产DBS临床试验(2009年12月26日)开始到现,接近5年的时间,上市产品也1年多了。清华脑起搏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经过一定的检验了
Q4: 听说术后开机的时间和调控也很关键,请问一下多久开机,多久调控一次。调控需要住院吗?
答:我非常感谢病友能提出这个问题。能在术前了解这个问题,说明大家对脑起搏器手术的认识更加深入了,这会促进DBS疗法的良性发展的。脑起搏器手术(也叫脑深部电刺激手术,或DBS),他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分支,属于微创神经外科或功能神经外科。它与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不同的是,传统神经外科(比如肿瘤手术、脑血管病手术、外伤手术)中,手术当中操作决定了该治疗的成败,手术结束患者的治疗结果也就确定了。而DBS手术来说,手术的操作也非常重要,它需要把刺激电极准确的放到计划靶点,正确的植入刺激器系统。但这不是治疗的全部,而且说只是一个治疗的其中一个步骤。
术后的程控与管理,是治疗的开始。随着医学界对运动障碍疾病(帕金森病、肌张力障碍等)功能障碍疾病研究的进展。大家对这医疗病的治疗,不只是局限于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了,因为这些运动障碍疾病是一个综合体,它本身不影响寿命,但会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,所以对于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术后管理,要兼顾很多方面药物治疗、刺激治疗、心理疏导及康复指导,四个方面都非常重要,有一个方面考虑不周,都可能影响到术后改善效果。
术后开机的时间,各家医院并不完全一致。按照国际或国内的大多数医院,开机时间定为术后的一个月,因为这个时间有助于手术引起脑内微毁损效果的恢复。但在我们医院,我们会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的实际情况,及距离医院距离的远近(北京外地患者,到北京住宿和路费消费)判断开机时间,也摸索了一些早开机的术后程控经验,从对现有患者随访的情况来看(对患者的术后恢复、疗效长期效果以及回医院随访次数方面),都有比较好的患者反馈。这种情况下,患者首次住院时间(就是手术前后住院时间)约为3周左右。但之后的程控就会在3~4个月时进行,并且观察3~4天就可以了。
Q5:对外院的DBS术后患者提供程控服务吗?
原则上我们中心只针对本院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程控管理服务。由于外院患者的术前、术中情况无法详细了解,医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情,程控耗费的精力相当于程控本院患者的4-5倍。
是否对外院DBS术后患者提供程控服务,取决于医生时间安排,外院患者程控必须与医生预约后方可进行。
Q6:程控需要住院吗?